中国经济的未来:质量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系列谈之四
发布时间:2018-05-07     字号: [小] [中] [大]

    (本文根据2018年4月19日,程虹教授在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于井冈山举办的“省级及部分地市级学会秘书长研习班”上的讲课内容整理。

    本次讲课内容包括三部分,本期专家视点为此次讲课内容的第一部分“中国经济的未来:质量与高质量发展”。)


    今天我要讲的问题,就从方才尘埃落定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组建开始。有人说,这个市场监管部门整合了好几个机构,人员众多,看起来职能很庞大。但实际上,我认为这个承担了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其职能用九个字就可以概括:其一,就是“竞争政策”,也就是要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其二,则是要促进“高质量发展”。当然,这也是中国市场监管学会委托我们武大质量院正在做的一个课题内容,课题名称是“公平竞争与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围绕这个课题,我和我的同事们将在未来几个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不同区域的代表性省份,包括广东、江苏、辽宁、湖北和四川开展深入调查,课题的成果也将于今年九月发布。今天,我主要围绕这个问题,讲几点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性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在未来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承担市场监管职能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应该做什么呢?实际上,就是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为,唯有公平竞争,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唯有坚持开放,才能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就是公平竞争的奇迹。凡是在竞争充分的行业和地区,产品服务的质量水平越高,经济发展也越有活力。这也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这一问题。

    一、中国经济的未来:质量与高质量发展

    1.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模式及面临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经济是如何走过来的。中国经济在过去30余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2%左右,到2017年已达到世界经济总量的15%。如今,中国的GDP已超过1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6万亿美元。支撑这一奇迹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素投入,包括大规模投资、高速增长的出口和劳动力红利等。

    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在2013年之后开始遇到极大困难和挑战。因为,投资的边际收益是不断递减的,我们不可能通过不断的投资,来获得永远高速度的增长。此外,投资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很多投资的来源都是加杠杆的产物,也就是说,它们是依靠高额的负债来支撑。然而,靠投资实现增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不断下滑的重要原因所在。

    2.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

    也正是因为面临以上问题,才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人均GDP不高。到2017年我国的人均GDP排在全球的70位左右,远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总体上来说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尚不足美国的10%,而劳动力工资却接近美国的30%;全要素生产率不高。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经济活动中除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之外的,决定产出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科技、管理、品牌和质量等因素,也就是创新因素,它们决定了一个经济大部分产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很低,经济增长还主要靠要素投入拉动;我国出口的产品附加值比美日欧低20个百分点,产品质量水平总体也不高。此外,我国的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分配也存在很多问题。以上这些质量不高的表现,迫切要求中国从这种低质量的模式中走出来,要走一条真正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3.怎样理解质量和高质量

    质量的定义告诉我们,它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要的能力。而所谓的固有特性,就是一个产品或服务所体现出的性能、价值和类型,这些性能往往都需要一定的方式加以衡量,如此一来,人们才能对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当然,衡量方式有很多,最通用的就是标准,因为标准以定量的方式,可以清晰而简单地呈现不同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差异。为此,一般我们在比较质量时,都可以通过标准来加以衡量,当我们说一个产品采用了“国际最顶级标准”,其潜台词就是,该产品的质量很好。当然,质量并非简单用性能的客观性评价就能完全衡量,我们发现有些性能标准相对更低的产品,却反而卖得更好,这就涉及到质量的主观性问题。也就是说,客观的性能标准,只有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情况下,才表示其质量是真正高水平的,故而,质量是客观的固有特性与主观的满足需要的有机统一。

    质量由两大功能组成,一个是质量的安全功能,由政府负责监管,只有符合健康、安全、环保、反欺诈等基本通用要求的产品服务,才能被准入进入市场;另一个是质量的发展功能,强调必须让消费者满意,且要在竞争中衡量到底什么是高质量。对质量定义的准确理解,决定了监管部门应该严守中立,只能发布市场准入的规则,并且处罚那些质量没有达到市场准入要求的企业,而不能代替消费者去判断哪个产品质量好,哪个产品质量差。因为这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市场监管部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如何衡量高质量。我们说,质量讲的是投入与产出,在经济领域,质量好就是指投入少而产出高。因而,衡量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指标就是劳动生产率,它反映了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量,产出量越高则质量越高。第二个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它主要衡量增长动能的质量,越是创新增长,则说明质量增长的水平越高。

    4.高质量发展的方法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走向高质量。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质量到底由谁创造?答案就是企业这一市场主体。企业要在什么情况下才愿意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呢?那就是在市场的竞争中。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是谁在激励和约束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那就是消费者,只有消费者的选择才能激励企业,才能真正约束企业。要发展质量,我们就要回到企业和消费者两个主体上,能让他们作出正确行动的,只能是市场的公平竞争。因而,我国要转向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走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道路。反过来,不相信市场的力量,甚至用行政手段去扭曲市场,这绝不是在促进质量发展。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3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