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质量看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17-01-09     字号: [小] [中] [大]

    元旦过后,各高校纷纷发布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高校承担着育才的任务,就业正是教育的一块“试金石”。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读者最关心的关键指标则是毕业去向(就业率)、就业的行业、地区、薪酬、单位特征以及升学的学校层次等数据。这份报告,表面看起来是公式化的文字、数据和图表,背后体现的则是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发展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以《武汉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例,该报告分为五个部分:就业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质量分析;基本做法、特色工作、发展趋势与不足;社会评价;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在信息量最丰富的第二部分,报告统计了各院系、专业、本硕博各层次的就业率,总体就业率达到96.49%。然而就业质量的衡量早已不只是简单地就业率了,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待遇福利、职业发展、工作满意度等就业质量是读者更为关心的重点。学术研究中的“就业质量”主要包含就业者对工作的评价、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劳动关系、劳动权利、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方面的内涵。《武汉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从就业满意度、升学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三个方面评价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作为就业者的主观评价,而薪酬则是毕业生人力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标价,这两项曾被视为可以独立反映就业质量的单项指标。对于这份报告收集到的1430个有效样本来说,63.4%的武大2016届毕业生对工作表示满意。而在薪酬水平、涨薪幅度、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强度和工作氛围这几个细分指标中,对薪酬水平和涨薪幅度表示满意的人数占比相对是最低的,均未超过50%,反映出毕业生薪酬期望与实际薪酬之间的落差。

    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不仅能反映就业情况,也能体现人才培养质量,从中可以看出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特点、优势领域和人力资本质量。我校就业质量报告中另外一个亮点则是社会评价,包括社会组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就业工作的评价、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其中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爱岗敬业、专业能力、自学能力和积极进取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而毕业生认为学校教育对职业素养满足程度较高的前三项分别是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写作解决能力和责任约束感;学校教育满足工作能力需求程度较高的前三项依次为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由此可见,一份好的就业质量报告,不仅是单纯就业率的统计,更要分析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从而对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乃至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的反馈。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