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基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回溯
发布时间:2012-06-29     字号: [小] [中] [大]

摘    要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频发食品安全问题,我国也不例外。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更是使得广大消费者对我国奶制品安全的信心急剧下降。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三年后的今天,通过对该事件的再回顾,以奶制品为例,来研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现状、特点及决定因素。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奶制品为例,对国内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现状、特点及决定因素进行描述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始发于甘肃兰州,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方法,选取兰州市城关、西固和安宁等区的随机消费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奶制品购买行为、消费者奶制品购买决策的风险认知、消费者对奶制品安全风险认知的现状、特点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国内消费者食品购买决策的风险认知包括六个维度:身体损失、心理损失、金钱损失、时间损失、性能损失和社会损失。身体损失,即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食品购买决策风险认知的最重要因素。第二,消费者对奶粉安全性的担心程度明显高于对液态奶的担心程度,这可能是由于三聚氰胺事件最初是在奶粉上发源,而对消费者在心理上造成的第一印象。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存在偏差。就目前来看,消费者对奶制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度仍然较高,风险认知水平高于奶制品实际风险。第三,影响国内外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因素不同,存在性质上的差异。影响国内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因素有三大类,主要因素为严重后果,次要因素为无能为力,不产生显著影响的为政府失职。而决定国外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主要因素为恐惧感,次要因素为陌生感。第四,不同人口统计特征消费者对奶制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存在差异。女性消费者的总体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水平显著高于男性。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加倾向于高估风险。受教育程度与风险的认知度成正比。婚姻状况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没有影响。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高。第五,不同来源的食品安全信息和不同渠道接收的食品安全信息对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信任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转而间接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国内有关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理论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另一方面,可用于指导政府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指导食品厂商围绕消费者食品安全诉求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以及对消费者个体起到一定的心理疏导作用。

    关键词:风险认知;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信息;消费者差异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概仅范围内使用,并主明“来源:武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