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日本建筑业的质量信用危机
发布时间:2015-11-24     字号: [小] [中] [大]
    当今,日本产品的质量已经得到全球大多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和信任,正是日本企业严谨务实、善于学习的质量文化造就了其在各个制造业领域的高质量。其中日本建筑更是向来被视为结实耐用的代名词,然而近期日本建筑企业不断爆出数据作假和质量丑闻,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日本建筑的高质量神话的破灭让人深思。
    2005年以后,日本发生多起伪造建筑抗震强度数据的案件。近日,日本打桩龙头企业旭化成建材公司曝出挪用、篡改工程数据导致建筑倾斜的丑闻,造成其所建设的一些建筑物已经开始出现倾斜。该公司被复查的2376个建筑项目中,有266个项目存在数据篡改问题,比例超过一成。至少有50名工程现场负责人涉嫌参与数据篡改,违规成为公司的常态。此外,日本又爆出有另一家打桩龙头企业Japan Pile曝出数据伪造问题。舆论普遍认为,旭化成丑闻打开了日本建筑业“潘多拉的盒子”,“高质量神话”遭遇信用危机。
    质量信息不对称是本次日本建筑业质量危机的根本原因。日本建筑业具有详尽的相关建筑标准以及严格的审查和记录制度,这也是日本建筑以往高质量的直接保障,然而在连续的质量事件中,看似繁复完备的建筑业标准以及多层级的审查制度并没能有效的保证建筑质量。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建筑质量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为了不耽误工期,承包商默认漏洞进行数据造假”,究其根本,在于建筑商放弃了高的标准,而建筑质量信息并没有实现有效的传递。于是,作为监督方者的政府没有能够得到建筑真实的质量信息,直到建筑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显露才开始进行事后处理;而另一方面,作为质量信息不对称中的弱势方——建筑的使用者,更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专业知识壁垒,无法集市获取建筑的真实质量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最终导致了质量问题的爆发。
    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加强对质量的监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模式,往往是“重检验、轻监管”,以事后把关方式为主,不仅缺乏事中干预,而且存在着。在政府的领导下,引入专业的第三质量方监督机构,能够弥补政府与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领域的不足。
    有学者曾经指出“天下没有免费的高标准”。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通过提高标准来迎合消费者,但同时也有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作假,不按标准进行生产经营,最终影响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标准的执行有赖于多方的努力和合理的机制设计,政府主要承担起质量领域内的警察的作用,以保证质量安全为主责;而专业的第三方检测监督机构参与,则能够能在市场与政府机制失灵时,有效的缓解质量信息不对称。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