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高就等于电影质量好吗?
发布时间:2016-03-07     字号: [小] [中] [大]

    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1,2015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了48.7%,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公开上映票房过亿的影片共81部,其中国产影片就占了47部,我国的电影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从2002年开始,电影产业化改革提高了电影市场的创造力和活力。在2002年之初,中国电影全年票房都不到10亿元,2011年突破100亿元,2013年底突破200亿元,2015年9月突破300亿元,而从300亿元到突破400亿大关,仅用了不到三个月。客观上说,这预示着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但是,电影数量的增长不意味着电影质量的提高,高票房也无法掩饰国产影片的平庸。在2015年国内票房前十的影片中,能够达到票房与口碑双赢的并不多。不难发现,这些年国产电影在品质上尽管有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卖座片不能收获良好口碑,更令人难堪的是部分国产片甚至在骂声中却收获了高票房。电影票房的高低主要包括三大要素:质量、营销和口碑。在国产影片的宣传和发行中,由于优质影片还不够多,营销往往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使得部分口碑一般,但营销出众的影片获得了较好的票房。一些高票房的电影在豆瓣网上呈现“c”型的评分结构,不难揣测是雇佣水军所为。而恰恰是这些尴尬的现象和事实给市场释放了错误的信号,资本、创作者和整个产业链被误导,认为国内电影市场上只要营销做得好,依靠增设院线、国产保护甚至票房造假等手段就可以收获高票房,至于电影的质量如何则无所谓。但事实上,一旦随着院线全面铺开、消费者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话语权的获得,营销的作用会大大减少,影片质量将成为影响票房的关键。
    不可否认,电影产业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始终以经济利益为立足点,因为电影需要高额的投资,要考量成本回收和赢利情况,这是电影良性发展的需要。但票房不能成为唯一的追求,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不仅有消遣价值和观赏价值,也要有导向价值。电影不能沦落为资本的游戏,在对电影票房的追逐中,不能用商品取代了艺术。随着大数据、粉丝、社会化营销等因素对电影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电影产业不应过度迎合市场而沦为低俗与娱乐无度,在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同时,创造电影的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舍弃“以票房为本”的错误观念,打造本土高水平的电影产业,把电影当作一门艺术,对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开发,引领消费者追求更高的艺术品质,用高品质的国产电影引领观众,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国门,使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这才是对中国电影的真正担当。
    数据: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5-12/31/c_1117643351.htm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