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还能吃多久?
发布时间:2016-04-30     字号: [小] [中] [大]

   Chris Anderson在其《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为我们解剖了许多生活中免费的案例,介绍了包括交叉补贴等免费模式的运行,并指出免费将成为商业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免费”经济的蓬勃发展。然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免费”经济似乎也发生了转变

早些时候,在饿了么,美团外卖等o2o平台刚建立时,给予了大量补贴,消费者仅需支付几块钱甚至近乎零元的价格就可以收到一份美味的食物,着实算是免费的午餐;同样,我们还享受过免费的打车行程,看过不花钱的电影等,这都体现了“互联网+”的一个特征就是“免费”。但最近,当我们再一次打算吃一份免费的午餐时,却发现不仅没有了补贴,反而还要加收几块钱的运送费用。买家支付外送员的费用无可厚非,但对于一直享受“免费”外送的消费者来说,这很难接受。    

  在《免费:商业的未来》当中,Anderson列举了大量文字,音乐,视频,游戏等免费的例子,这在中国情境中表现的更加酣畅淋漓。在中国,由于版权意识的短板,盗版泛滥,在互联网中一切关乎文化的消费,近乎等于零,人们认为下载音乐或是观看视频就应该是免费的。然而,就在QQ音乐,虾米音乐以及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实行收费之后,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免费午餐”时代正在消亡,而互联网的付费时代似乎已经到来。

在付费时代,我们可能为了观看最新的剧集去购买某视频网站的会员,而这种付费观看的模式在以前是无法实现的,由于盗版泛滥和服务的缺失,人们可以免费在其他的网站下载观看相同品质的视频,用户付费则显得鸡肋。到了今天,由于移动支付工具普及、用户消费能力提升、个性化需求推动、降低时间成本的需要,付费使用互联网服务成为一种潮流。当互联网服务越来越全,用户体验越来越好,多年来习惯了免费“午餐”的中国消费者,正在逐渐养成为互联网买单的习惯。《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中指出,随着政府加大对版权的保护力度和用户付费意识的增强,付费用户数量正逐渐增多。以网络文学为例,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愿意付费的比例已达到28.9%,比之前有明显提升[1]

在某种意义上,“免费午餐”消失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更符合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免费午餐”的背后更多的是各类企业的烧钱补贴风潮,一味地采用价格战来扩大用户规模,而不注重服务体验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一旦补贴停止,消费者就会放弃使用该服务,不利于企业和市场的长期发展。消费是分层次的,从“廉价差”和“高级贵”在市场中同时存在的。“免费午餐”的消失,避免了我们的消费总是处在一种“廉价差”的状态,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个性化、层次化的需求。

总而言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互联网产品体验的逐步提升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消费者将更热衷于私人定制、体验更优、服务更佳的付费增值服务,而不是免费的大众服务,互联网的免费时代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消费者付费享受互联网服务似乎是商业发展的另一种趋势。



[1] 报告精读 | 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http://www.pishu.cn/zxzx/xwdt/374240.shtml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