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为何频繁“吃人”?
发布时间:2016-06-18     字号: [小] [中] [大]

    作为一名质量院的研究生,在接触到了相关知识,尤其是学习了我院关于电梯立法的项目成果之后,在平日生活里,我也有意无意的关注着电梯安全事件。近几年,电梯事故频发,有数字显示,从2005年开始,我国平均每年有约30人因电梯事故死亡,电梯成为我国城市最频发安全事故的领域之一。

    尽管如此,公众对于电梯安全的意识任然处于比较弱的水平。就平日坐电梯的感受来说,基本上现在大家都“会”坐电梯,但对于电梯是否真的安全,大部分居民还是比较的茫然。很多居民并没有关注电梯的负责人是谁、电梯有没有定时检修,有时甚至连正规的标识牌都没有,居民也感到无所谓,对于频频发生的电梯故障,也仅仅表示只要修好了还是可以继续乘用。这种对于电梯安全近乎漠视的态度,让人觉得十分痛心疾首。

    梳理近年来各地发生的电梯伤人事件,不难发现,此类事件中,未成年人受伤害的比例相当大。根据媒体对各类电梯事故的调查报道,未成年人受电梯事故伤害的事件中,多存在在电梯出入口处、运动的梯级上玩耍嬉戏等情况。这说明,我们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教育欠缺太多。即使是成年人,仍有许多对电梯安全知识并不了解,甚至连紧急按钮都找不到。普及电梯安全知识,强化电梯安全意识,正在成为一块急需填补的教育空白。

    每当发生电梯安全事故,舆论几乎总是一边倒地谴责监管方或维保方。诚然,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电梯监管仍需加强,但政府部门,也难免有力所不能及之时。比如,监管部门时时提醒人们要遵守电梯使用规范,包括小孩和老弱病残人员必须在有人看护的情况才准予搭乘等。但重视和遵循的人少之又少。电梯作为公共物品,不仅承载着我们的出行便捷,更承载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又是否自觉爱护电梯、自觉规范使用?说明公众的自觉维护意识也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再严格的监管,再尖端的技术,也无法消除电梯使用不规范所带来的隐患。即便是在电梯使用时间更长、技术更先进、监管体系更完善的发达国家,也还是无法做到完全杜绝电梯安全事故。这就更需要我们自己提高安全自觉,自我预防,在政府监管所无法企及的地方保护好自己。


凡本网编辑上传的文章内容(注明转载文章除外),均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转发本网文章,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关闭
网站访问总量: 3304421